一、学院简介
理学院是学校首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重点建设单位,是省级师德建设示范团队,有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1个,自动化、应用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4个。其中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获批陕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获批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五年,本专业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横向课题70余项,课题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300余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建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著作10余部。
理学院支撑着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应用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配备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数据采集分析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现代控制原理实验室、特种电源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装配和电气工程等实训中心,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专业方向
学院在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培养设有四个方向:
(1)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包括:人工智能及工程应用、机器人工程技术、图像处理与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多模信息融合与信号处理等。
(2)导航与控制。包括:先进控制理论与工程、混沌控制理论与应用、无人系统导航与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虚拟仿真与数字孪生系统等。
(3)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包括:新型燃料电池技术、智能电网、特种电源技术等。
(4)无损探伤与检测。包括:可控中子源技术、中子探测与应用、特殊环境机器人及控制技术。
三、导师队伍
校内导师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全部采用双导师制,目前校内导师共有24名,全部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或博士学历。
校外导师
校外导师主要为相关专业方向实习实践企业的行政负责人或技术主管,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行业经历。
四、培养成果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采用“四个一”培养要求,即要求取得一个本领域的职业资格证、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申请一项专利、完成一项实际的企业课题。



五、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

六、奖助政策
七、联系我们
联系人:徐老师
电话:029-61865535
QQ:409230671